2017是深入推进专员办工作转型的第三年,上海专员办结合业务转型以来出现的新情况,细化梳理日常监管审核业务扩展后的工作流程,重新审视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从三个方向深入思考,全面加强专员办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工作转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
一、把握时间节点,促进档案管理制度转型
2015年以来,专员办的工作实质性嵌入预算管理和财政主体业务,由原先的专项检查为主转变为日常监管常态化管理,审核的力度加大,各项业务工作的资料也相应更多、更细、更杂。目前,资料的归档模式仍为每年跨年统一归档,存在一定的诸如审核资料遗失、不完整、归档版本错误等业务风险。建议根据转型后新模式的工作特点,与时俱进地改革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加强归档工作的时间节点把握,及时处理、及时反馈、及时归档,一事一议提升工作效率,保障归档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二、梳理归档流程,加强档案管理程序规范
目前,关于各项业务所需归档的审核材料明细清单分散在各项业务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归档资料缺少统一的规范要求清册。建议结合各项业务制度,全面梳理归档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业务类别出发,区别审核业务、检查业务等,严格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保管等基础工作,编写档案管理指导手册下发,明确归档操作流程,根据业务办理普遍性兼顾特殊性、业务政策与指导手册相辅相成的原则,列明各项业务的归档资料清单,加大督导力度,保障专员办档案管理考核评审的可比性和统一性。
三、加强专项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业务能力
工作转型后对档案管理的能力要求更高,系统化的培训亟待加强。一是建议专员办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定期组织全员系统学习财政部关于档案整理、归档、借阅、保密等相关管理制度,掌握基本知识和制度规范,提高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重要性、必要性的重视度。二是建议积极借鉴和参加属地档案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开展互动交流,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能力,推动专员办档案管理工作完善和提升机关效能建设。